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工程 >> 2015年省级项目验收
厦门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文章来源: 时间:2015年07月22日 17:08
  

厦门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项目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进一步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197号),我校积极响应福建省教育厅要求,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为牵引,带动全校开展“塑专业,锤课程,炼教学”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我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做法:

重视顶层设计。学校制定了《厦门理工学院2011-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参与‘水平提升计划’”的建设目标,成立校级及各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组织本科教学工程的各项工作开展。

保障资金投入。近年来,学校平均每年固定投入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经费近3000万元。对国家级、省级项目严格按照规定给予配套和奖励。

规范管理文件。围绕“质量工程”的实施,学校陆续制定和完善了《厦门理工学院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厦门理工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厦门理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办法》、《厦门理工学院实验中心工作规程》、《厦门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推动团队合作。通过项目的形式,鼓励教师组织教学团队、教学研究团队、实践指导团队等,群策群力,共出成绩。在立项申报和推荐时尤其鼓励跨院系、跨校合作以及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参与项目。

严格项目过程管理。建立了项目中期(年度)检查制度,对校级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和验收,对已升级为省级、国家级的校级项目进行定期检查,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和建设质量。

提升项目层次。通过建立“院系申报,校级选拔培育,择优推荐省级、国家级项目”的选拔、培育和推荐制度,配合有效的资助和奖励机制,鼓励各项目组面向学校工作实际以及海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扩大影响,逐步提升项目层次。

注重宣传推广。通过学校主页、教务处主页、各院系网站、厦门理工学院报以及教师节表彰等手段,对在本科教学工程申报和建设中取得突出成就的团队、个人进行表彰,对取得的优秀成果进行推广和宣传。

成果凝练与奖励。鼓励优秀项目团队对其教学成果进行整合、凝练与总结,在近五年各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中,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评选出校级奖20项,获省级奖励15项,国家级1项。

 

我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立项情况

项目类别

校级

省级

国家级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

7

1

精品视频公开课(含网络课程)

245

0

0

教材建设项目(含优秀教材)

64

0

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825

126

25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9

7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13

6

5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317

4

1

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含教育改革试点项目)

678

25

0

 

下面是我校此次参加检查验收的四大类项目分类介绍。

一、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012年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七个专业获省教育厅立项建设。

(一)建设内容、实施成效与经验

1、以学生为本,培养亲产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制定了符合学生成才成长的培养方案,包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闽台合作“3+1”计划等。

2、以教学团队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七个试点专业引进了36名博士和9名“双师型”教师,建立了14个基础课教学团队和专业课教学团队。27%的专任教师具有企业经历,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专职双师型师资”和“兼职业界师资”队伍。

3、规划主题鲜明、系统化、高水平实践创新平台。各试点专业现有实验中心、实验室、研究所数目众多、设备条件雄厚。遵循各个专业特点,考虑专业学生认知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三个层次的需要,整合现有资源,提出以目标定功能、以功能配设备的规划方式。

4、建立专业、学科和科研融合反哺教学的机制。最大限度地推动资源互补和共享,使学生可以了解专业大类的新设备和新工艺,开展高水平的创新实践活动,促进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活动的融合。

  5、创造良好的工程应用实践环境。加强与工程界的密切合作,促进校内外实践创新基地的融合与完善,满足学生实践创新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

  6、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工作小组形式,汇集具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优化课程内容,构建“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保证实践创新教学环节的实施。

(二)经费投入

2012年立项以来,学校共向七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投入920万元,用于教学教研活动、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基金和教学条件建设等。

《厦门理工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厦门理工学院专业分类管理办法》、《厦门理工学院专业建设与管理规划》

(四)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专业在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改革力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与提高;学校在企业教师的引进上政策条件要求还需要提高,开展校企共建课程还显不足;部分专业教师还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

原因分析: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和专业工程认证为标准,根据社会需求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引入企业工程师的力度,完善各类考核机制。

 

二、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此次参加验收的包括2013年省教育厅立项的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别是: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

(一)建设内容

以“公共实验的平台、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场所、学科竞赛的活动基地”为建设目标,从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材、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校企合作、科学研究、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二)配套文件

围绕实验教学中心的顺利运行,学校出台了《厦门理工学院实验中心工作规程》、《厦门理工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厦门理工学院实验室设置与调整管理规定》、《厦门理工学院实验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厦门理工学院开放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厦门理工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

(三)经费投入

学校围绕实验教学建设专项工作,每年投入经费共计约2000万元。

(四)成效与经验

2013年我校3个实验教学中心获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立项,同时新增建成5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学科竞赛活动常年举行,全校学生参与广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按大纲规定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例得到提高,实验室实现了开放预约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保障专业实验课程的安排和进行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课外创新项目训练、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实践操作要求。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问题:1、实验教学队伍职称和学历相对偏低,工程实践经验相对缺乏;2、近年来我校学生总数不断增长,导致实验场地和设备虽不断增加,但仍稍显不足;3、实验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有时还未能紧跟市场步伐。

分析:1、少数人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思想;2、在实验设备更新、场地的增加,优秀人才的引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六)改进措施

1、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或聘用企业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中心”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充实实践教学队伍。

2、通过对现有实践教学人员的工程培训,提高其自身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求。

3、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解脱出来,按照未来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立的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目前全校共有310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1个国家级、5个省级(含国家级)。现对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设内容与经验

1、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校企双方秉承互惠互利原则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并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了基地组织管理机构,由双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与合作企业商讨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2、健全基地管理制度,保障基地良好运行

已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

校企共同参与制定和优化培养方案,调整和更新实践基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编写配套实践教材如《生产实习指导书》和实验指导书,制定实习、实训实施方案,实践双方共同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培养全过程,改革实践教育考核评价方法。

4、改善基地条件设施,提高基地容纳能力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合理设置学生从实习实训到实际参与在岗生产活动的实践步骤,并对相关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必要改造(购置设备、在企业建立学生工作位等),为深化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参与度创造了条件。

5、强化基地师资建设,创建“双师型”队伍

共同组建了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岗位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定期组织相关学习、交流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

6.建立教学监控与反馈体系,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为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及可持续性,校企双方指定专人负责设计实践教学质量考评与反馈体系,切实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7.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

校企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承担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研究,如由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师承担的“F系列叉车振动优化设计研制”,已在基地企业中应用;与基地企业联合进行省级教改课题: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依托实践教育基地,促进项目开发与成果转化;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共同参与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等;为校内其他本科专业以及其他高校提供实践教学平台或提供经验借鉴。

(二)经费和配套文件

学校出台了《厦门理工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以保障基地建设和日常运行;并每年在实习教学专项经费中拨付一定比例用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每年实习教学经费约350万,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用于校外基地建设。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应进一步健全基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实习内容等方面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在基地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比较薄弱,今后应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基地管理模式,并加强基地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有的作用。

2、应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

国家层面要通过立法和设立相应的机构来稳定校企合作关系,明确学校和企业的各自责任和义务,出台相应减免税政策调动企业参与并支持实践基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应争取更多的资金渠道,加大基地建设经费投入

实习基地持续建设及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实践等资金需求越来越大,今后应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以保证基地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四、   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20135月获批“福建省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一)项目建设内容

逐步形成了“一核心两主题三体系四项目五保障”为特色的教师发展模式:

紧密围绕一个核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突出两个主题:教能提升和教师发展;

构筑三个体系:“教师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教师教能提升帮扶体系”、“教师进修培训促进体系”;

推进四个项目建设:“教师培训项目”、“教学交流项目”、“教育技术发展项目”、“咨询服务项目”。

落实五重保障:逐步构建了校领导亲自抓、高级顾问团出谋划策,形成了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重点学科(专业)和研究机构等相互协作的集约平台等,全面落实组织、队伍、政策、环境、经费五重保障。

(二)项目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经验和成效

1、新教师多维指导计划及上岗认证制度

制定了《青年教师教学合格认证制度》,组织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与“教学研习营”,为新教师提供校、院、系三级培训指导。

2、教师教能发展项目

定期开展“卓越教学论坛”、“教学沙龙”、“博士沙龙”、“教授沙龙”、“英语沙龙”等形式多样的业务交流活动,举办了多期教学技能培训与示范教学活动以及课堂教学竞赛,鼓励并资助青年教师参与访学、课程进修、合作科研工作。

3、“亲产业”师资培养项目

要求新进应届硕、博士毕业生一年内必须在其对口或相关专业的实验室承担实验教学工作,两年内必须到社会、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实践锻炼经历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并与职称评聘挂钩。

4、教师国际化水平提升项目

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赴国外进修,至今共派出教师赴外访学(长、短期)16人次,其中获福建省教育厅出国留学项目资助11人,获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资助5人。

5、师德师风建设

把教师职业道德因素作为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奖评优等的重要内容和指标;构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调查、处理机制;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开展“教学卓越教师”、“教学优秀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遴选表彰活动,

(三)项目经费情况:

截止20156月,上级建设资金拨款150万元(每年75万元)足额到账,学校严格按照项目经费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完全做到专款专用。

(四)配套文件

《青年教师教学合格认证制度》、《厦门理工学院专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暂行规定》、《厦门理工学院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准则》和《学术道德规范管理办法(试行)》。

(五)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建议与对策:

1、教师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虽然初步形成了中青年教师培养成长机制,但二级学院有的规划不足、措施不足,还未进入精细化管理。

建议与对策:对二级学院在教师发展工作方面进一步加以明确和统一,学院定期召开师资队伍建设专题会议。

2、教师发展的观念很少突破传统,不能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少数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淡薄,在教学上固守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科研意识也较淡薄,同时我们培养教师发展方面的渠道有限,可选择的模块少。

建议与对策:继续加强教师在理念上的转变,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开发一些惠及面广,具有系统、全面和持续性的培训模块。

 

总之,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了“重投入、讲实效,重过程、看成效,重规范,强创新”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机制,是我校教学改革工作中系列成果取得的强心剂,成为我校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建设省重点建设高校过程中的助力。

 

 

 

厦门理工学院

2015715

 

Copyright 2006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bet365365官网版权所有 Email:jwc@xmut.edu.cn